欢迎您浏览忻州师范学院规划合作部网站!
高教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 > 高教动态 > 正文

写好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奋进之笔”

时间:2019-09-29 17:25:22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本期《理工参考》编辑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中共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四十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成功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强调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解决“好不好”的问题。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

 

一、陈宝生:写好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奋进之笔”

(教育部网站1229日讯)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七次全体会议总结讲话时强调,高等教育工作要全面进入十九大的时间频道、思想频道和行动频道,精心设计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施工图”,抓质量、抓公平、抓改革、抓开放,建设一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建好教师、管理人员、领导干部三支队伍,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境界。

陈宝生强调,推进高等教育工作要把握五个重点。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抓住质量这个“纲”,推动高等教育实现从大规模高速度扩张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转变,力争在形成规则体系、完成流程再造、建立中国特色标准这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二是明确发展路径。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推动高等教育沿着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大不大到强不强这两条路径发展。三是科学判断形势。要学会短期看机遇、中期看挑战、长期看趋势、国内看变化、国际看格局,通过世情、国情、舆情来正确认识和准确判断教育形势。四是积极应对热点。对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要高度关注,多投精力、保持定力、超前应对。五是掌握科学方法。要把政治放在首位,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注重统筹兼顾,善于狠抓落实,加强大数据应用,用好管好干部,交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得意之作。


二、大力立德树人,支撑高质量发展

20180510新华日报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既是时代要求,更是江苏教育的责任和担当。“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并重点推进‘六个高质量’,教育是‘人民生活高质量’的重要内容。”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教育高质量集中体现在教育所培养的人的高素质,体现在教育为人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解决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问题,破解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讲要靠教育、靠科技、靠人才,要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因此,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江苏时代使命所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从江苏教育发展的历史传统、基础条件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既是时代要求,更是江苏教育的责任和担当。

经过多年持续健康发展,江苏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教育体系全面构建,全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技工学校)1.4万余所,在校生1366万人,专任教师88万人。截至去年底,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6.7%。江苏教育已处于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向更高水平迈进的转折时期,各项教育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方法来研究会发现,当今江苏教育的基本矛盾可具体化为,教育供给的单一、粗放及教育运行的内向,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对教育参与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因此,出现择校热、大班额、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较重、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够强等教育现象。

发展高质量教育,必须以破解教育基本矛盾为重要抓手,以平衡充分发展为努力方向,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倡导“平衡充分发展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理念,在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把全面发展、优质发展、多样特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三、高等教育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  申俊喜教授)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也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正如十九大报告中写到,“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1、高等教育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规模已成世界第一。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高等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教育规模扩张过快,教育质量难以同步提高,毕业生的创新能力、社会就业应变能力还不够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贫富群体之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还存在严重的不平等,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教育质量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增进民生福祉是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保障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的同时,着力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教育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高等教育转向高质量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工程。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而高等教育转向高质量发展是实施这些战略的基础工程。高等教育不仅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应用研究,引领原创性科技成果重大突破,更重要的是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智慧人才的有力支撑。

 

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

(江苏开放大学校长,崔新有教授)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以“四个服务”为指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1.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四个服务”为指向

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其根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的,始终是定位和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基本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个服务”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向。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坐标。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四个服务”作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落脚点,作为衡量办学效益的试金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要能够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追求,要能够回应治国理政对科技创新和卓越人才的强烈渴望,要能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中的一流地位和影响,要能够率先实现现代化,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各项重要战略任务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2.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实践证明,德育“缺位”或者“异位”的高等教育,不可能是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破解的根本性难题,不是经费投入、校园环境等硬件问题,而是要彻底改变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知识技能轻育人的现象,把大学建设成为人的精神殿堂、心灵家园。培养的人才有没有国家使命感、社会责任心,有没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是衡量高等教育“好不好”的核心指标。因此,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校要自觉担负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职责,将对人的价值观念的引领和思想品德的塑造,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

3.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高等教育质量包含了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多个方面,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课题。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来说,由于办学条件和办学定位的不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追求。但是,不管哪一类型的高校都应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实验实训、师资队伍等展开全方位地建设和优化,办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提升办学的水平和质量,把培养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作为学校发展最基本的生命线,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体系各个层次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陈宝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