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浏览忻州师范学院规划合作部网站!
学校规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学校规划 > 正文

高校“十四五”规划应考虑的问题

时间:2019-12-10 10:02:49  作者:

立德树人纵深推进

高校应继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推动立德树人向纵深发展。具体来看:一是要旗帜鲜明地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培养人才上的基础性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专业知识教学体系充分贯通起来,培养忠诚于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为立德树人提供广泛的成长场景,包括课堂外、校园外、书本外,尤其是把培养空间拓展到鲜活的生产实践中,把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三是用迭代思维来重构培养体系,包括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体现交叉融合趋势的课程内容、利用现代化手段的教育教学过程。

贡献国家创新发展

高校要着力提升重大创新任务承担能力,不断产生能够代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核力量”的重大创新成果。具体来看:一是不断强化基础研究能力,在前沿理论研究、工程基础研究上打造优势,依托重大科技设施推动学科交叉和资源整合;二是利用校内外各种力量提升技术攻关和工程化能力,把一体化协同科技创新团队作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重大工程需求的基本依靠;三是改善创新发展的“软环境”,营造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优良学风,鼓励原始创新,尊重学科差异,破除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释放科研生产力。

关键环节改革破冰

目前,继续深化改革的宏观环境不断向好,高校在经费使用、人事管理、学生培养等关键领域的自主权不断加强。高校如能利用“放管服”改革契机,实现关键环节改革的破冰,必将极大释放办学活力。具体来看:一是人事管理上减少传统体制与市场机制的龃龉,以人事新体制激活教师队伍创新潜力,甚至可考虑在新平台、新队伍、新任务中充分运用市场化用人机制,并实现教师校内各学科之间和校内外的有序流动;二是重塑校院两级关系,界定清楚“院为实体”改革中的责权利关系,在推动管理重心下移的同时,实现校院良性互动和协同共赢,不断激活基层办学活力;三是在全校层面解决资源驱动与愿景激励的关系,在增量资源向重点领域、特色方向上倾斜投入的同时,还要规避“资源富集时代”的自我发展动力式微和可持续发展乏力的问题。

全球视野开放办学

面向未来,更应该把全球化作为高校的运行状态和发展场景,并据此构建开放协同的办学体系。具体来看:一是消融人为隔离,实现国内外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比如逐步实现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推动中外学生培养过程一体化,消除校园生活“孤岛”,促进中外学生相知、相亲、相融;二是以全球化视野塑造办学范式,包括建设更多的国际化课程、应对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三是打造全景式的国际化办学特区,对接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办学资源,为改变总体办学面貌起到更好的示范效果。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6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