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浏览忻州师范学院规划合作部网站!
发展规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正文

“十四五”教育规划公开课笔记(三十九)

时间:2020-12-30 10:05:31  作者:

李晓东:说说德育一体化的那些事儿丨公开课笔记39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说明: IMG_256

说明: IMG_256

一、为什么要一体化建设德育?

(一)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肯定思政课建设成绩的同时,指出:我们也要看到,思政课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要提升,教学研究力度需要加大、思路需要拓展;教材内容还不够鲜活,针对性、可读性、实效性有待增强;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还存在短板,队伍结构还要优化,整体素质还要提升;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建设还相对薄弱;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

(二)落实党和国家育人要求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未来30年,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业。这就是教育的历史责任。

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人的成长、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跟人的生理发育一样,所以要把这几个阶段都铺陈好。

(三)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建立整合性思维,防止教育的单一化和片面化倾向,在学生成长的各环节都能让学生实现进步。各学段、各学科、各环节要发挥合力作用,才能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成好。

二、一体化背景下的德育建设该怎么开展?

(一)充分研究思政课的整体推进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普遍实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全面提升教研水平。

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从课程标准的修订完善来说,2018116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5月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这次修订主要落实了全国教育大会的基本精神,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话的基本精神。另外,中等职业学校2020年版的课程标准已经发布,这是中职思政课建设上的一件大事,它实现了中职思政课的统一,通过把各门课程,比如政治经济与社会,法律、心理等统一整合成思想政治课,原来的课程概念变成了现在的模块概念。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正在现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标准的修订,教育部有关部门也明确提出明年年底之前要发布新的课程标准,这给义教阶段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比较明确的指引。从国家范围内来讲,思政课教材要统编、统审、统用,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得到了落实。普通高中阶段教材编写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分批次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新教材正在编写。

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

(二)充分研究课程思政和学科德育的建设与发展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

(三)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和力量的合力作用

要让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教育场馆、家校协同以及社会力量都参与到思政课建设中。但从实际的角度来讲,有些地方还不够理想,这也正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家校协同。现在有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但我们从一体化的角度来讲,家长不能在培养孩子这件事情上独立于我们所谓的体系之外。

三、德育一体化建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全面了解,不等于失去重点

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二)协同发力,不是要消解差异

德育一体化建设要处理好“此”与“彼”、“一”与“多”、“先”与“后”等方面的关系,切实发挥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不是取而代之,更不是不分彼此。

(三)久久为功,不是短期的事情

德育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贯穿成长的全过程、育人的全过程,是一项需要长期建设的重要工作。

四、肩负使命,夯基垒台

德育一体化建设对学生的成长要发挥长效作用,这种长效作用的发挥和实现,一定不是一时脑门发热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付出足够多的努力,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创建全育人环境的广阔视角出发,打破各个学段之间的壁垒,建立大中小学德育一体推进的体系,并通过有效的方式,把这些内容建设好,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身上肩负的重要使命,它不仅关乎我们国家的未来,也为以后三十年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